功德林战犯写下6万字制胜宝典,抗美援朝立大功,后来被特赦

1.

国民党战俘写下6万字抗敌建议,竟在抗美援朝中立功,随后便被特赦出狱。

1950年,朝鲜战争爆发,美国无视我国警告,公然越过三八线,此举严重威胁到了我国国家安全,深思熟虑之下,党中央决定出兵朝鲜,抗美援朝。

志愿军将士们在前线奋勇杀敌,国内人民也在开足马力搞生产,做好志愿军的后勤工作,所有中国人都希望这场战争中国能赢,包括关押在功德林的一部分国民党战俘。

这些战俘纷纷尽自己所学,向志愿军提供了一些策略报告,这些报告中,不乏有对志愿军有帮助的,其中一篇6万余字的抗敌建议,更是引的毛主席为之侧目。

这篇抗敌建议是谁写的?又是否真的对志愿军起到了帮助?

这篇抗敌建议的作者名叫吴绍周,1902年出生于贵州天柱县,他的父母在其年少时便将他带到私塾读书。

在他成长期间,全国各地战乱不断,军阀林立,百姓民不聊生,终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为了保家卫国,还天下一个太平。

20岁的他,毅然决然的报考了贵州学兵营,毕业后加入黔军,随后他便发现黔军种种恶行,他不想同流合污,于是改投国民革命军麾下。

在之后的北伐战争中,他所率领的军队屡战屡胜,打得各地军阀满地找牙,为北伐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
1937年“七七事变”之后,全面侵华战争爆发,日军在占领几乎毫无抵抗的平津之后,随后就将目光放在了南口,准备如占领平津一样,迅速攻陷南口。

但日军也不傻,要知道南口可是为北平通往西北的必经之地,只有占领南口,才能更好地攻打晋察冀三省,所以中国军队势必会死守南口。

为了啃下南口这块硬骨头,日军集结了大量的精锐部队,想要以摧枯拉朽之势攻下南口,而此时的吴绍周正驻扎在南口。

同年8月11日,日军对南口发动了猛烈袭击,面对日军的攻势,他并没有惊慌失措,在看到前线阵地守不住之后,果断让部队撤守山林。

很快部队在山林中再度构建防线,拼死抵抗着日军的进攻,在他的指挥下,防线再没有被日军所攻破,但他以及所属军队始终被大量日军包围,无法突围。

为了突破日军的包围圈,他灵机一动,想出一个好办法,他命人就地取材,制作了10多个气象灯,于凌晨释放,气象灯的光芒如同炮弹一般。

日军以为是敌袭,顿时被吓得六神无主,吴绍周精准的把握住了这个时机,率军突围,在经历一番奋战之后,终是突破了日军的包围圈。

随后不久,南口被日军攻占,但他所率军队同日军奋战了半个多月,让日军想迅速占领南口的计划落空,因此受到了国民政府的嘉奖。

1948年年末,国民党大势已去,随着淮海战役的大获成功,黄维兵团几十万大军兵败如山倒,就连黄维这个兵团总司令,也如同过街老鼠般四处逃窜。

身为副总司令的吴绍周,手下的军队死的死,投降的投降,他如今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。

如今的他面对如此大败,心里已经有了要投降的念头,直到他们所坐的坦克将渡河建造的浮桥压塌时,他认为天意如此,下定决心向解放军投降。

于是他走出坦克,静静的待在原地,等着解放军的到来,但由于此次战役收获颇丰,解放军打扫战场用了不少时间,让他甚至等得有一些心焦。

终于在4个小时以后,他等到了解放军,于是便主动向前说明自己的身份,最后被关入了功德林。

2.

国民党战俘“背叛”昔日同僚,积极配合我党的战术研究。

在入狱后不久,吴绍周就听闻朝鲜战争爆发,他利用自己所学知识与经验,撰写出了一篇长达6万字的抗敌建议《关于美军战术之研究》,对美军的作战特点以及装备做出了针对性讲解。

他的这篇建议,确实让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上少吃了不少苦头。

他为何会背叛同僚?又为何会转变立场支持我党工作?

在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,这些被关押的国民党高级将领,由于在监狱里闲的没事,就经常将朝鲜战场上的美军当作假想敌,讲述自己如果是朝鲜降将领会如何打美军。

每当一人讲完自己对抗美军的策略时,总会惹得周遭昔日同僚的嘲弄,然后另一个人就会接着讲述自己对抗美军的方法,但都禁不住周围人的鸡蛋里挑骨头,最终在一片嘘声中下场。

突然,有人提出问题,朝鲜战场离中国如此之近,你们说中国会不会下场对付美国?

原本喧闹的气氛为之一静,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,一部分人认为,中国肯定是不敢开战的,那可是美国,武器装备可是碾压解放军的存在。

另一部分人认为,如果美国做得太过火,中国很可能发兵朝鲜,因为他们在之前从共产党的战争中学到一个教训,那就是共产党人是很有魄力的。

果不其然,不久之后,中国政府决定抗美援朝,听到这个消息后,功德林里关押的许多国民党高级将领是十分高兴的,他们认为志愿军打美国军队,无异于鸡蛋碰石头。

中国根本不可能打得赢美国的,而他们心中的蒋委员长,肯定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,只要蒋介石派兵攻回大陆,他们就能回归国民党的怀抱,继续享受着高官厚禄。

所以这部分国民党的战俘,整天悠哉悠哉,做着志愿军战败,蒋介石在美国的帮助下重回大陆的春秋大梦。

但还有如同吴绍周一般的国民党将领,不希望志愿军战败,在他们的眼中,国共两党的内战终究是“家事”,而美国则是一个外人,他们自然不希望美国这个外人欺负到自己家头上。

所以他们也十分希望能在抗美援朝这件事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,但奈何如今身为阶下囚,根本无处施展自己的抱负。

但很快转机来了,在党中央的指示下,功德林监狱中开展了一个“美军战术研究班”,用于研究美军的战术战略,并专门制定针对计划。

吴绍周等人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,立马就报名参加了这个战术研究班,但他的这个行为,却惹怒了那些不希望志愿军胜利的人。

在他们眼中,吴绍周等人的行为无异于对党国的背叛,面对这群人的怒斥,吴绍周选择了无视,随后便积极的投入到研究工作当中。

而至于党中央为何要在功德林监狱中建立一个战术研究班,那也是有原因的。

首先就是这些国民党高官,很多都有国外留学经历,对于美式装备和美军战术有着自己的一定研究与见解。

其次就是在解放战争当中,美国向国民党军队输送了大量的美式装备,这些国民党将领,是当时整个中国为数不多的将美式装备投入到实际运用当中的。

所以由他们来针对性研究对付美军的方法,可以说是再合适不过。

3.

吴绍周等人潜心研究对敌之策,总结6万字抗敌建议,在朝鲜战场上大放异彩。

这6万字建议的内容是什么?又对朝鲜战场有着怎样的影响?

在吴绍周等人的潜心研究之下,针对美军装备以及战术,总结出了6万余字的御敌之策,这6万余字总体可以分为两个建议。

首先便是他们发现美军的重火力武器,一旦到了夜晚,就如同瞎了眼的老虎,丝毫没有了白天的威风,所以他们提出的第1个作战建议就是要进行夜间作战。

许多人可能很疑惑,夜间作战真的这么有用吗?

这一点根据美国大兵战后的反应就可以看得出来,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,美国大兵当着记者的面诉说了他们在夜晚遭遇的可怕经历。

他们经常在夜晚入睡时,听到志愿军的冲锋号,最后志愿军就向他们发起了猛烈进攻,最可怕的是,当他们拿起武器时,根本找不到敌人在哪。

而志愿军战士们总是能精确的找到美国士兵,指挥官不知道志愿军是如何做到的,无奈只能让士兵进行“反向进攻”。

在云山战斗当中,志愿军也正是依靠着夜间突袭,将美军部队分割穿插,从而进行一一消灭。

美军士兵在听到有敌袭之后,常常是呆愣在原地,或是朝枪声传来的地方疯狂射击,有趣的是他们误伤的美国士兵数量,甚至比我军歼灭的美军士兵还要多。

仅云山战役一役,我军就歼灭美国士兵2000余人,给嚣张到不可一世的美国军队一记当头喝棒。

吴绍周等人针对美军作战特点而总结出的第2个建议就是,挖壕沟作战。

这种作战方法一开始在志愿军内很少被采用,因为不少人认为挖壕沟不仅费时费力,万一美军的导弹打到壕沟内,那么壕沟里的士兵肯定伤亡惨重。

正是因为有着这方面的担忧,挖壕沟作战这条建议几乎被废除,但随着我军与美军渐渐进入势均力敌的状态,固有的作战方法已经不足以打破局面。

挖壕沟作战就重新出现在了志愿军将领的视线当中,因为他们发现,挖壕沟作战确实可以大大减少战士们的伤亡,而被导弹精准无误的炸中,终究只是小概率事件。

在他们的推动之下,很快挖壕沟作战就在志愿军内流行起来,并给美军带来了很大麻烦。

最为著名的就是上甘岭战役中,志愿军战士在上甘岭上挖了无数条纵横交错的壕沟,尽管美军向上甘岭上投资了大量的炸弹,甚至连上甘岭的高度都被削减了几米。

但由于壕沟抵挡了大量的伤害,在轰炸过后,美军总能惊奇的发现,志愿军士兵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。

可以说,抗美援朝的胜利,离不开这两条建议的有效施行,我军将这两条建议同实际进行了很好的结合,在朝鲜战场上给予了美帝国主义沉重的打击。

在抗美援朝胜利之后,吴绍周等一批国民党将领,也因为立功很快就被特赦,重获自由。

#深度好文计划#

志愿军美军吴绍周国民党南口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